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关于>媒体报道

秉正堂联合创始人何宇新: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一定会遇见最美的风景,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何宇新老师送给学生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对自己的期许。

何宇新,中药学博士后,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秉正堂中医门诊部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生于1976年的他,已经与“药”有了20多年的不解之缘。除了教书育人,他在中药新制剂、新剂型研究,中药保健食品及食品开发,中医药文化传播等领域都有颇多建树。让传统的中医药实现“四化”——国际化、现代化、时尚化、生活化,更是他的毕生追求。2020年,何宇新与学长联合创办的成都秉正堂中医馆获得“全国中医馆经营创新奖”“第三届全国诊博会百草奖”等殊荣,并作为中医药创新的标杆企业,迎来一拨又一拨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取经学习。

在第三届诊博会上作分享发言

六月的一个上午,成都西村大院,在宽敞明亮、风格时尚现代的秉正堂中医诊所里,喝着中药制作的独特饮料,就着中药材制作的可口茶点,何宇新老师娓娓谈起了他的逐梦之旅。

“我的人生理想就两个,一是当老师,二是当医生。当老师自然是实现了,医生……算是实现了一半吧。”

为师之道

照亮何宇新理想之路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算是他的父亲。早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的父亲在重庆一家企业的职工医院工作,非常受人敬重。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不知多少次,半夜里被匆匆接走出诊,但父亲觉得这是身为医生的职责所在,从无怨言。

父亲是儿子仰望的大山,深受父亲影响,他发奋学习,立志将来做一名像父亲那样的医生。1995年,他如愿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但让他意外的是,自己报考的是中医临床专业,结果被录取的却是中药学专业。在后来的新生欢迎会上,学校解释道:中药学是学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一,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学校将高考中数理化成绩特别好的同学调配到了药学系。就这样,因为考得太好,何宇新的理想意外地岔了一条道,与“药”结缘了。尽管有点遗憾,但很快,中药学的博大精深就吸引了他,爱上了这一行。

本科毕业,因学习成绩优异,何宇新被学校保送读研,师从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傅超美教授。他是傅老师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傅老师不仅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待人处世方式也让学生们无比感动。傅教授认为中医药要国际化,在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英语非常重要,就自己出资送他的研究生到四川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强化英语水平,而当时同期在那里学习的基本都是单位公费培训的出国人员。傅老师前前后后送去了几十个学生,连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被感动得不行,说“傅老师对你们太好了。”有的学生家境贫困,傅教授长期自掏腰包,竭尽所能地资助学生,无数寒门学子受惠于他。老师的高风亮节,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后来何宇新博士毕业分配到西华大学做了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同样如老师一般满怀爱心。

与傅超美教授和同学们在一起

最骄傲的“药事”

大学期间,何宇新和同学共同撰写的论文《浅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西药中药化》,荣获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四川省一等奖及全国三等奖。传统的中医药如何与西药一起,共同服务于人类健康,一直是何宇新思索的问题。从本科到博士,钻研了10年的中药学之后,他决定去探究西药的世界,于是申请到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和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攻读博士后并继续科研活动。与此同时,他也在任教的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制药工程相关课程,这是一个全新的工科领域,之前他并无太多经验,只有一边自学一边教课。这个工作,需要和众多的药企合作,涉及制药研发、工厂设计、设备配套、成本核算等方方面面……突破书斋限制,他走上了一条产学研一体的更广阔的道路。因为勤奋和努力,很快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如今,何宇新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市科技局等的20多项课题研究;长期与制药企业合作,先后负责20余项中药和化学药的药学部分研究工作,取得了“镇咳宁胶囊”“川黄颗粒”“九味黄连解毒软膏”等制剂的临床批件、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先后参与了《现代中药新剂型新技术》《中药提取工艺学》《物理药剂学》等8部专著和教材的编写工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12项已获得授权……

在诸多的成绩中,最让何宇新有成就感的,是他历时14年的艰辛,研发出了新药“九味黄连解毒软膏”。2002年,一位叫刘长丰的企业老总找到傅超美教授,说他想做一种药。刘总原是四川省歌舞团的歌唱演员,后来下海经商。他从亲戚处得到一祖传的中药处方,治疗疱疹、尖锐湿疣等病疗效非常好,便寻思将其开发成一种新药。因为刘长丰完全是外行,傅教授拒绝了。但刘长丰不甘心,前后四次上门苦苦游说,最终打动了教授,同意以此方为基础进行新药研发。作为傅教授最得意的弟子,具体操作的重任落在了何宇新和夫人李玲的肩上。任何药的有效性,都必须有一系列真实的数字作为支撑,药理分析、动物和人体临床试验,西药对照、剂型设计……研发过程艰辛而曲折,直到14年后的2016年,这道“九味黄连解毒软膏”终于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拿到了新药证书。这一年,全国获批的中成药新药只有两个。在漫长的14年中,几乎耗尽家产的刘总,数次想放弃,是傅超美和何宇新锲而不舍的执着和不断的鼓励,才使他坚持到了最后,梦想成真。从头至尾参与了一种药的研制并且成功,对制药人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未能获得成果,所以,这件事成了何宇新最大的骄傲。

让中医药实现“四化”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很多人都受到极大的触动。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那么,如何让短暂的人生更有意义,将最好的东西留给这个世界?何宇新和同样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后、学长夏隆江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向,他们决定联手成立一家学术研究型医馆,探索中医药的“四化”路径,即国际化、现代化、时尚化、生活化。让凝聚着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在西医一统天下的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2012年,秉正堂诞生,这是一家极具现代化风格的中医馆。除了开展传统的诊疗活动,他们还基于传统中医药文化进行各种大健康产品创新。秉正堂先后成立了两家与以色列的合资公司,成都的合资公司里有联合共建的亚太药用植物研发中心,主要进行中药药妆配方的筛选和原料药的提取。另一家建在以色列的合资公司主要进行中药功能食品的研发和生产。

与彭清华书记、以色列合资公司总经理Amichai先生交流

      国际化的下一步是现代化,把现代的科技或其他的技术融入进去。比如对中药香囊进行了技术创新,将中药复方中的挥发油提取出来,包埋于“鼻香囊”特殊材料中,药丸夹在鼻子上,呼吸之间就有了治疗效果。为了让中医药产品被更多年轻人认可并喜爱,他们还推出了各种口感独特的中药饮品和食品,“素问馆”让人体验到中药星巴克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秉正堂也以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传播和推广中医药文化,比如“诗经里的中药”系列课、“爸爸带我识本草”、中医药+动漫夏令营、中医成人教育培训……何宇新认为,只有以中医药文化做基础,才能进一步推动医馆去创新,去实现“四化”。

      何宇新是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追求,与中医学的“悬壶济世”是并行不悖的,且更崇高、更伟大。如今,他将继续努力的是医药融合、药食融合和产教融合,前路漫漫,但有理想之光的照耀和无数同道的支持,这条路,不孤独。

 

附件列表

您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