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关于>媒体报道

朱蔓佳:宝宝怎么吃,确实有讲究

 

吃,似乎是每个人天生就会的事情。

是啊,谁会因为不会吃饭而把自己饿死了的?所以饿死的事我们不用操心。但提到娃儿的吃饭问题,那操碎了心的大人却比比皆是。

“恼火得很啊,每次吃饭她都愁起一张脸,像吃药一样,经常气得想给她两耳光!”

“我都愁了9年了!我儿一吃饭就各种磨蹭,半天吃不完,像在数颗数,吃个肉更像要求他一样!”

“我那女儿,太吃得了,一上桌子就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球,在每个碗里不留死角地滚两圈。”

“一吃饭就要泡汤,不然就不吃。”……

看嘛,一说到娃儿吃饭,再淡定的女人瞬间变得迷茫又罗嗦。的确,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小朋友来说,吃多吃少都是有讲究的,那种“只要吃得就好”的观念早就OUT了。

医生叮嘱:宝宝怎么吃,确实有讲究

宝宝的吃饭问题对家长们来讲永远都是头等大事,吃什么、吃多少、怎样吃都会让妈妈们困扰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和宝宝吃饭有关的一些事儿。 

首先讲讲怎样吃。

良好进食习惯的养成是保证好肠胃的先决条件。有些宝宝吃饭会吃很久,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可饭还没吃完。有的宝宝习惯边吃边玩,不是耍玩具就是看电视。有的家长习惯追着喂饭,孩子在前面跑,家长端着碗在后面追。还有些家长习惯在进餐的时候批评孩子,让宝宝觉得吃饭是件很有压力的事情。这些做法都会严重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

作为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吃饭是一件愉快而认真的事情,要坐在餐桌上和家人一起进餐,而不是到处追着喂饭。家长要以身作则,尽量少说话,不看电视,认真吃饭。

吃饭的时间也应该有所限定,不要太长,一般在半小时以内。不要为了鼓励孩子多进食就用游戏、玩具或是电视节目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尽量鼓励宝宝自己进餐,不要担心弄脏衣服或手指,也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批评孩子,要让孩子享受进餐的愉悦。

再来看看吃什么。

儿童的饮食结构要简单、清淡、易于消化。种类应该比较丰富,但每一次给予的种类不能太多,成分不能太复杂,不要一味地追求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结构。家长总希望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从而大量给孩子进食各种禽蛋类、乳制品、海鲜、牛羊肉等,这些东西其实很不易于消化吸收,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肠道过敏反应。

家长对食物的软硬粗细度也要注意,已经出牙的宝宝要尽量少给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不要把食物切得太细太碎,如果孩子有喜欢汤泡饭或一吃饭就喝水的习惯,要尽量纠正。

多给孩子进食大块和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土豆、南瓜、红薯、芹菜、韭菜,鼓励孩子多咀嚼和吞咽。

最后来说一下吃多少的问题。

人都有个体差异,因此不要给宝宝严格规定一天必须进食多少量,而应根据宝宝自己的消化、运动等状况来决定。

家长要让孩子对饥饱有自己的体验,因此,两餐之间不要添加过多的零食。两岁以上的宝宝就应该和成年人一样一日三餐了,小一点的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也应和正餐的时间节奏大体一致。家长切记不要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断宝宝吃饱了没有,不要自己认为宝宝没吃饱就强行喂食,特别是在宝宝吃饭不专心专注于玩耍的时候。也不要担心会出现“积食”而限制饮食的摄入量。所谓“积食”有一些特有的临床表现,比如肚子胀、大便不通畅或者不成形、手脚心发热、口臭、晚上睡觉不踏实、磨牙、舌苔厚腻等等。积食的形成不仅和进食量有关,也和孩子近期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有关。

此外,还要有足够的运动量,避免睡前进食,特别是躺在床上吃东西,吃完就睡。

医生问诊

 1)对正餐没兴趣,饿了就抱到零食啃

这个恐怕是如今很大一部分孩子的通病。

我侄儿,特别不喜欢吃饭,每次吃两口就不吃了,逼急了就各种磨皮擦痒。据说在幼儿园也是,吃六七个抄手老师都会像一个大喜报一样隆重地通报给家长。我问了他妈妈,说在家除了吃青椒肉丝炒饭稍微好点,平时吃饭也这个样子,大人为此操碎了心。

可是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操心的吗?买零食吃噻。家里蛋糕、零食一大堆,像幼儿园放学,听老师说中午没吃啥子,马上就给买个蛋糕给他整起;平常不吃饭?一“梭”下桌子就一袋饼干嚼起。我说这哪里要得哦,零食吃多了当然不想吃饭啊,你要在饭菜上多想点花样,比如色彩搭配得丰富一点,造点型,把他的注意力从零食上吸引过来。妈妈说,我厨艺本来就孬,哪弄得来这些花样哦。我……在恶狠狠地吞了一口口水,继续不厌其烦地充当导师:当然最重要的是没饿到,你饿他两三顿看一下呢,把零食收起来,不吃饭也不给他吃。结果妈妈小声说,这怎么可能,万一饿出毛病了怎么办?

哦对了,我侄儿临睡前是必吃夜奶的,照他妈妈的话说:不吃半夜要醒几次,哪个遭得住?

朱医生点评

孩子进食的习惯是在进食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孩子首先要有饥饿感才会主动去进食。进食没有规律,两餐之间添加零食过多,胃肠没有得到规律的刺激,就不会产生饥饿感,进食量相对就少。家长不能只注意正餐的量,而忽略零食的量,认为只要正餐吃得少就等于进食得少,而一味地放纵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对零食的定义是“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因此,吃零食不要离正餐太近,应和正餐间隔1.5~2小时。吃零食的次数每天最好不超过3次。睡前半小时不宜吃零食。

对这类孩子,除了控制零食的次数和量以外,还要注意提高孩子对正餐的兴趣,比如提高菜品颜色、式样的搭配,购买一些孩子喜欢的餐具等。还可以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做饭,体会食物带来的乐趣。 

2)太能吃,吃什么都不晓得住口

我女儿,5岁,特别能吃,吃什么都香得很。每次和亲戚朋友一起坐席,她那个样子简直让我们无地自容。一盘虾,她一个人要吃一大半,如果我不吼到起,一盘全整完也毫无问题。一桌子人,就看到她一个人在不停地转桌子,这个菜也喜欢,那个菜也喜欢,一桌子菜感觉就没得她不喜欢的。在幼儿园也是,别人吃一碗,她至少要吃两碗,还要喝一大碗汤。

我们家平时从来不敢买零食,因为她一吃起来就收不到口。有一年春节回老家,怕她一路吵饿影响她爸爸开车,我就放纵了她一回。结果明明吃完饭就坐车,她一上车就喊饿,吃了一袋三辉麦风、一袋好巴适豆腐干还吃了小半袋牛肉干以后,没管到半小时,又喊饿!就因为她这么吃得,我们家吃个香肠都跟做贼一样,必须放在冰箱顶上以防她搭起板凳看到,而且还必须等她睡着了以后悄悄咪咪地吃。唉,想起都造孽。

我们一般不给她吃零食,饿了就吃水果最多一盒牛奶。她吃水果也凶,那么大一个红富士,她轻轻松松可以啃完一个。脐橙,一口气吃两三个没得问题。她那个肚子哦,圆滚滚的。但精神也好,一天到晚动个不停,把我们累得哟!  

朱医生点评

孩子食量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与个体体质、消化能力、遗传都有关系。如果孩子的食量不是突然猛增,而且身体质量指数曲线是正常的,家长就没必要担心。如果出现了肥胖的趋势就要警惕了,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强调肥胖属于营养不良。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时孩子会因为吃饭亏饭量大得到表扬就一味逞能,要教会孩子适度控制饮食。吃饭的时候适当控制速度,不要吃得太快,让孩子体会到享受美食的乐趣,而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这么简单。

对于进食量相对较大的孩子来讲,饮食结构上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饮食,限制零食的摄入。比如孩子想多吃几块肉,就鼓励TA多吃蔬菜;想吃蛋糕甜点,就给TA水果。当然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严格按照书上说的喂食,生怕多吃一点点 

我一闺蜜,当她儿子还是个受精卵的时候,床头就已经摆了一堆育儿书了,然后各个时间段都严格地照本宣科。在吃上也不例外。几个月应该吃几百毫升的奶、几个月应该添加哪种辅食那是绝对严格执行,绝不轻举妄动半步,连时间刻度都一丝不苟地执行,就算娃儿哇哇哭也丝毫不能打动她“科学育儿”的决心——“书上都说了,三个小时喂一次,他哭只是他威胁大人的武器,小娃儿聪明得很”。

朱医生点评

孩子对饥、饱有自我的体验,这种感觉是与生俱来的,家长对此不能自己臆断,而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控制每次的进食量。

孩子进食的时候家长要学会观察,只要没抗拒进食,进食后没有腹痛、呕吐等不适表现,大便正常,就可以认为是合理的食量。

4)对西餐,甜品感兴趣的很,提到中餐就一副有仇的样子

朋友的女儿,12岁,在吃上简直称得上“崇洋媚外的典范”。一说起披萨、牛排、意面、冰淇淋包括各种蛋糕甜点就眉飞色舞,再远的地方也会不辞辛苦飞奔过去,然后埋头苦吃。但一说到在家吃饭,就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朱医生点评

小朋友喜欢西餐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类食物往往以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为主,但纤维素、维生素等的含量相对较少。热量过高,就会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是导致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饮食习惯每个地域都有不同,我们祖祖辈辈能适应哪些食物,对于孩子也将更安全,更容易消化吸收。中国人的传统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加适量水果。家长早期对孩子饮食习惯和结构的引导对TA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可能让孩子早接触这些食物,尽量少接触“高大上”的“洋玩意儿”,不能任由孩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什么。(朱蔓佳)

附件列表

您也可能感兴趣